SMT加工廠,在深圳,幾乎到處都有。毫不誇張的講,隻要有工業園的地方,裏麵就有一個SMT加工廠,或大或小。這是因為在深圳,電子產業高度發展的結果。
我想說的是,即使是SMT加工廠,加工的類型不一樣,區別也是很大的。就像服裝店一樣,每個店都有自己針對的客戶。但需要加工的公司,可能有時候理解不了,認為隻要是加工廠,就能做自己的單。
在加工這個行業呆了這麼久,我是有深刻體會的。大部分加工廠都是SMT來料加工,貼片加工,後焊加工這些關鍵字眼,很少寫一些小眾的字眼。如BGA植球,這樣寫,有人會理解,你隻能植球,做不好加工,如果這樣,就沒什麼客戶找上門啦,所以,對於加工廠,要多跑,多找,依據自身產品的數量,及研發生產的階段,找到自己更適合的加工廠。
市場上的加工廠,大致分為以下幾種:
一種是定製型加工廠,屬於專業型,隻為某個行業,或某個產品而生產。比方說:隻做手機板,隻做平板電腦,隻貼LED燈或LED顯示屏等。他們所有的機器,輔助設備,人才配套,檢測工具,都是按此類產品配套。雖然隻做一種產品,但對外也稱來料加工,如果你的產品不是他們生產的那種,我建議你們可以再看看其他家。

另一種,就是規模型加工廠,屬於比較大型的那種,機器產線多,產能高。具體還分兩種,一種是高端走精密品質型的,一種是低端走廉價型的。這兩種生產方式。看字麵就能理解。如果你的產品簡單,量大,就找低端的,這樣價格自然便宜。反之,你的板子附加價格高,板子複雜,精度高,就得好好找找,找到那種精密品質型的。
還有就是一般規模的加工廠,這裏我要重點講一下,我之前呆的那家公司就屬於一般規模的加工廠。當時,我們公司有七台貼片機,可以做貼片+後焊的工藝。人員建製比較全,計劃,IQPC,QC,工程師,操作員,倉管等。人員沒有兼職,全是全職身份。在沒有瘦身之前,黑白兩班,加在一起,有70號人。上線貼片沒有問題,但做手貼樣板品質就沒辦法保證。
這是一個很尷尬的事情。工廠的人員配置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,很少有工廠願意為手貼配置人員。另外,打樣,大部分是為客戶做服務,客戶在我們這裏有批量,每個月做一、二款樣板,一般都是免費的。所以工廠實際上是沒有人員專業做樣板的。要麼,上機貼,但元件不全,沒法上機,要麼用手貼,沒有專門的人員,怎麼辦,隻能QC頂上。
所以,做樣板就變成了一個臨時的工作,沒有按照流程走下來,有些也執行不了,這樣,板板的品質就沒辦法保證啦。
再有,就是作坊型工廠,隻有機器,沒有人的那種。價格很低。有些隻有高速機,工廠沒有倉管,沒有品質,隻有開機跟打板,價格很便宜,但品質就很難保證啦!
前幾天,我一個客戶,找我下單,都要把訂單直接扔過來,我知道他們的處境,說先報一下價格吧,結果,他給到的價格是1分錢/點。我們隻能給到1分5/點。訂單就沒有接到。
按照目前我們周邊的加工行情,1分的服務,就隻能貼片,不能有手貼元件,貼了不管,不會看板的那種,至於爐溫,錫膏,拋料這塊,都隻能省略。一般用的是高速機,速度是我們的兩倍。我們用的是中速機,錫膏,首件,元件控製,我們做的是細節,其實,結合算,我們已經很優惠啦,但客戶理解不了。
另外就是我們這種類型的加工廠啦,專為小批量,樣板,代板,代購元件而產生的專業型精益加工廠,生產規模雖然不大,但跟傳統型的加工廠還是有很大區別的。
其一,人員建製很全,跟一般規模的加工廠差不多。但人員配置有點特別:有接單整理員,區別於傳統的接單員,我們收到的BOM,一般都要整理。PCB文件,自己可以處理成貼片圖及編程所需的坐標文件,類似於工程助理的角色。
倉管,貼片元件,插件元件,封裝,值,都必須很熟,不單單隻是點料而已,不僅隻是來料,還有代購線路板,代購元件的服務;工程人員,操作人員;更重要的是有手貼技術員,BGA芯片,小到0201的小元件,都可以手貼,我們有一套成熟有效的手貼方式;後焊看板維修員,凡是能看到腳的元件,都要求能拆,能焊,能修。